音樂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音樂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良好的音樂教育不僅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手段,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樹立正確人生觀、提高審美能力,對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著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音樂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音樂能用最強烈的力量深入心靈的最深處,如果教育方式適合,它們就會用美來浸潤心靈,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沒有這種適合的教育,心靈也就因此丑化?!笨梢?,音樂有修身養(yǎng)性的作用,是進行自我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培養(yǎng)社會有用人才不可缺少的教育工具,是衡量一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尺度。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以詩、書、禮、樂教授學生,將“樂教”作為完善教育的重要手段,提倡以“樂”來完善人的修養(yǎng)。音樂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對于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手段,培養(yǎng)大學生高尚道德品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音樂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作用
1.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音樂教育和其他藝術教育一樣, 具有獨特的審美特征和審美教育功能。音樂教育本身所體現(xiàn)的思想政治內容就相當廣泛,包括了德育、智育、美育等各方面的內容。它可以培養(yǎng)人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使情感得到陶冶,心靈得到凈化,精神得到升華。
音樂可以激發(fā)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激情。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是向學生傳輸關于政治、經濟、道德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遇到來自社會生活的復雜問題還較少,不能親身體會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而音樂作品向學生展示了豐富的社會生活畫面,通過欣賞音樂作品,大學生產生了對關于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諸多問題的思考。探求這些問題的解決則促進了對他們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音樂教育通過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美、認識美、創(chuàng)造美、激發(fā)對美的喜愛與追求,從而轉化為一種美的意識和觀念,使其道德、情操、精神得到升華。音樂教育具有“輔德性”,可以塑造人的品德:一方面,音樂教育是一條有力的紐帶,將人類的普遍的倫理道德結合在一起,引導人們去追求崇高的理想;另一方面,音樂教育可優(yōu)化心靈塑造高尚的品格,使積極的人格和品德得以肯定與發(fā)展,使消極的人格與品質得以改變。因而, 音樂教育對于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有著重要作用。
2.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創(chuàng)新。
音樂具有生動豐富的感染力和強烈的情感色彩,因而更易喚起人們在生產實踐中的創(chuàng)造激情,激發(fā)人們?yōu)槊篮美硐攵鴬^斗的動力。例如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許多音樂對激發(fā)軍隊和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提高戰(zhàn)斗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读x勇軍進行曲》表達了對敵人的無比痛恨,呼喚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抗日救亡主張旗幟下,為拯救中華民族而戰(zhàn),激發(fā)中華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音樂教育的特點不僅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動人,以情感人。音樂教育的顯著特征是以音樂形式為媒介與受教育者心靈交匯,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來自音樂作品的心靈震撼。音樂追求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悅,它對于物質利益會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這就是一種無形的激勵。因而通過音樂教育去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可以通過發(fā)揮音樂教育的強大的感染力,創(chuàng)造多樣化的音樂教學以及各種音樂藝術活動的形式,從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創(chuàng)新。
當然,音樂教育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正面作用的同時,少數(shù)不健康音樂的庸俗化與低級化取向,異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因此我們要積極宣傳優(yōu)秀、正面的音樂作品,激發(fā)大學生的無窮斗志和智慧。
二、音樂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作用
1.激發(fā)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精神動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當代大學生的基本道德要求是:繼承愛國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做一個忠誠的愛國者,而音樂教育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古往今來眾多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加強了學生對祖國歷史文化的了解,加深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培養(yǎng)了廣大學生的愛國熱情,振奮了民族精神,激發(fā)了廣大學生的報國之志。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猶如時代的號角,通過優(yōu)美的旋律,鮮明的節(jié)奏,真摯的情感,塑造出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震撼著大學生的心靈,鼓舞著廣大學生,對他們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在音樂教育中,教育內容應是豐富的、鮮活的,選擇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形式,由淺到深地拓寬音樂教育的空間,不斷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同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體現(xiàn)了人民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感情。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在音樂教育過程中通過演唱和欣賞革命歷史歌曲、民族歌曲、傳統(tǒng)民族器樂曲、交響作品,不僅可以傳授音樂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愛國主義情感。例如欣賞《愛我中華》、交響曲《紅旗頌》等,讓學生通過詳細了解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曲作詞家的生平等,從而加強對祖國的熱愛。欣賞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復興之路》,作品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再現(xiàn)了中華民族在危難中奮進、在拼搏中崛起的光輝歷程,令人鼓舞,催人奮進。欣賞合唱《祖國頌》《歌唱祖國》,飽滿的激情歌唱祖國山河的壯麗,加深了大學生對祖國母親的熱愛之情。
通過向大學生講解和欣賞這些音樂作品,弘揚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愛國主義教育寓于音樂這種底蘊豐厚的藝術形式,把理想信念教育潛移默化地傳導給學生,觸動心靈深處積淀的民族情感,民族責任感油然而生。
2.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
集體主義體現(xiàn)在校園中則要求廣大學生具有全局觀念、群體意識和合作精神。音樂教育從形式來看具有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的優(yōu)勢。例如當前校園中經常會舉行的合唱、器樂合奏等,更具有得天獨厚地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的優(yōu)勢。學生在集體演唱或合奏過程中,需要的是集體配合,協(xié)調一致,這就需要學生要具有整體意識、全局觀念,要講團結,講協(xié)作,考慮到演出的整體效果,而不能搞“個人主義”。合唱、合奏中每個參加音樂活動的成員都要做到:節(jié)奏的統(tǒng)一、音高的準確、聲音的和諧、聲部的均衡、情緒速度的一致,每個人都要自覺地維護合唱、合奏中在旋律、節(jié)奏、情緒等方面的統(tǒng)一要求。這樣的集體活動對于培養(yǎng)學生寬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集體主義觀念,將產生積極的影響。所以說音樂教育具有其他學科不具備的優(yōu)越條件。
3.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對于大學生來說,遇到來自社會生活的復雜問題還較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將對他們未來的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在進行音樂教育時候,為學生精選具有深刻思想內涵、體現(xiàn)生命價值的勵志作品,可以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例如貝多芬《命運交響曲》激發(fā)了大學生熱愛生命,面對挫折奮勇直前的豪情壯志。歌曲《我相信》《我的未來不是夢》《飛得更高》鼓舞大學生要敢于追尋夢想,要有勇于攀登的精神力量。歌曲《世界一家》《讓世界充滿愛》《愛的奉獻》向大學生表達了對人類團結友愛、構建和諧世界的呼喚和祈盼。歌曲《為了誰》《公仆贊》《英雄》向學生傳達了無私奉獻的精神。通過講解和欣賞這些音樂作品,使大學生更加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和其他藝術一樣,具有獨特的審美特征和審美教育功能。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可以培養(yǎng)人們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選擇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向學生展示,可以增進學生對音樂美的認識、理解和鑒賞。例如優(yōu)美的《月光奏鳴曲》《夜曲》,崇高美的《祖國頌》《長征組歌》,悲劇美的交響樂《悲愴》《羅密歐與朱麗葉》,喜劇美的《這一仗打得真漂亮》等讓學生體會音樂的美。欣賞并體會中國民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的古典意象美、韻律美和意境美;京劇、評劇、昆曲、黃梅戲名段的聲美、情美和韻美等等,這些都可以讓大學生獲得美的體驗,傳播美的信息。豐富多彩的音樂作品,充分調動學生的感知,從而在情感上得到審美體驗、情感升華,這樣獲得的教育要比任何說教來得自然與真實。正如貝多芬說:“音樂使人的心靈爆發(fā)出火花。”音樂讓學生感受到了藝術之美、生命之美、世界之美。
以音樂這個載體來開展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個新的思路,對青年學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完美道德人格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音樂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是不容忽視的,通過音樂教育,能有效地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能使其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現(xiàn),完善其人格。音樂教育是學校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需要,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更是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馮楊。藝術教育及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08.
[2]魏麗。論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3]趙玲。試論音樂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2)。
[4]孫斌。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及拓展途徑[J].教學與管理,2008,(4)。
[5]李新。學生理想信念的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7)。
郭欣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碩士研究生
郭玲霞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