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通過陶笛提高小學中段學生音準有效性的探究

作者:廈門市高殿中心小學 陳婷婷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23-08-05   點擊:

  由圖可見,4班的成績/音高演唱不準點分布很明顯的內收于1—3班成績/音高演唱不準點所形成的包絡中,說明陶笛教學法的優(yōu)勢明顯。同時,從圖中還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單聲部陶笛教學法對音樂成績相對較為落后的學生的改善效果更加顯著(散點圖左疏右密)。

  (二)二聲部歌曲實驗單聲部的實驗

  結果證明運用陶笛開展單聲部教學的是行之有效的,那么二聲部的教學效果如何呢?在合唱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握好各聲部的音準,實現多聲部和諧是一大難點。為此筆者也采用了對比實驗法,在課堂中進行“唱-奏”互動,將陶笛的吹奏與合唱訓練相結合。

  《讓我們蕩起雙槳》是四年級上冊的一首單二部曲式童聲合唱曲,歌曲主要是以平行三度構成,偶爾出現五度、六度等。四年級學生雖已掌握正確的合唱姿勢和呼吸方法,但合唱歌曲學習較少,二聲部樂譜視唱配合及聲部的和諧統(tǒng)一對他們來說還是具有一定的難度。

  根據上述情況,在學生具備一定的陶笛演奏能力的基礎上,在課堂中進行二聲部配合時,可讓高低聲部先用陶笛進行演奏配合,接著高聲部試著唱旋律,低聲部吹奏陶笛,而后再對調。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更加真切感受和聲的美妙,同時構建起學生縱向聆聽的立體思維模式。

  同樣,筆者也進行了對比實驗,量化手段與前實驗相似。1—3班沒有進行二聲部的陶笛輔助教學,4班進行陶笛輔助教學。

  二聲部實驗參數選取說明與數據處理手段如下:

  (1)實驗對象:

  四年級四個班的學生,同單聲部實驗。

  (2)實驗曲目:

  《讓我們蕩起雙槳》。這是一首二聲部童聲合唱曲,歌曲優(yōu)美,委婉動聽,起伏的旋律層層展開,音樂富有動感。此樂曲的和聲以三度音程為主,而三度音程跨度較小,低聲部學生容易受高聲部的影響,唱時易找不到音高,二聲部學習有一定的難度。

  (3)實驗方法:

  對比法——傳統(tǒng)教學方式與陶笛教學法,同單聲部實驗。

  (4)數據分析:

  兩兩選擇十五對學生配對進行二聲部合唱,同樣統(tǒng)計學生歌唱中音準偏離的點。

  二聲部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教學成果對比量化結果見圖2。可見,在二聲部歌曲的實驗中,陶笛教學仍然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音準,但效果不及單聲部教學,約為20%(仍然基于學生成績進行了歸一化,保證了效果改善的客觀性與普遍性)。由圖可見,4班的成績/音高演唱不準點分布仍然內收于1—3班成績/音高演唱不準點所形成的包絡中,但是效果不及單聲部明顯,對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的提升也沒有單聲部實驗明顯。

  三、小學中段音樂教學中陶笛與歌唱教學結合的思考

  本研究進行了詳實的小學音樂課堂陶笛輔助教學實踐與實驗。根據單聲部與多聲部歌曲教學的實驗說明,陶笛這一器樂對小學中段學生音準的提高是有一定的幫助的,特別是對音樂成績相對落后、音準較差的學生的改善效果更加明顯。

  單聲部教學中,改善效果約為40%;二聲部教學中,改善效果約為20%。對陶笛在多聲部教學中的應用,還需要教師探尋更為有效的方式。

  陶笛由于其簡單易攜帶、易學、易上手的優(yōu)勢,很適合在小學低段進行推廣,以便在小學中段更好地進行陶笛輔助教學[3]。教師通過陶笛輔助的方法,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唱準樂譜,還能視唱課程之外自己喜歡的歌曲,能夠樹立起學習音樂的自信,提高鑒賞能力,發(fā)展內心聽覺,提升音樂素養(yǎng),使身心得到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立梅.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匈牙利音樂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郭春娥.探尋學業(yè)質量測評視域下的教學樣態(tài)[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0(10).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