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背景下構建智慧型《基礎聲樂》課堂的教學研究
二、高校依托多媒體構建智慧課堂的實踐意義
新媒體技術的出現和發(fā)展,有力地推動了各個領域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共享。對聲樂教學信息的集中整合再次分配,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借助新媒體技術能廣攬資源、無限傳輸的優(yōu)勢,應用于高校聲樂基礎教學中,既可以豐富聲樂教學的手段,改善傳統(tǒng)單一的授課模式的弊端,還能解決音樂資源受時間、地域限制不能便捷利用的客觀問題,對聲樂教育產生助力。
(一)改變單一的信息輸送模式,教學互動性更強
新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首先表現在其擁有便捷、豐富、直觀、形象的優(yōu)勢。利用新媒體技術,可以在課堂內容的編排上,融入更多的圖片、音頻、視頻,通過加強對學生個體的感官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以新媒體為載體呈現出的多元化的信息輸入和輸出端口,使信息傳送的渠道更為多元化,便于學生從各種各樣的信息呈現中,提煉自己一知半解或深感興趣的重點信息,為其主動提問,求得反饋,獲取自身所需知識創(chuàng)造了條件[4]。
(二)改變教學資料受限的局面,教學素材更優(yōu)質
大部分高校的聲樂教師,接受了高等教育,理論知識都較豐富。經過教學實踐的檢驗,也實現了量變到質變的升華。但不可否認,所有知識都在隨著時代的進步更替翻新。如果聲樂教師只是從自己已掌握或非常精通的知識中挖掘出需要的部分,教授給學生,這是非常有限的,也勢必會造成新知識的輸送斷層。而新媒體技術的融入,有效擴充了音樂教育素材的沉淀池,使教學資料更豐富,教學資料展現的形式更多樣。經過層層過濾與篩選,加工與淬煉,聲樂教學素材也更優(yōu)質。為教師有目的地挑選適宜素材,凝練教學主旨,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三)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教學相長
與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不同,新媒體技術可以對分散的教育資源進行集中整合并再次輸出,教師就能更有重點地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進行課程的設計,課程內容的導入,也能通過豐富多彩的視頻、音頻,將抽象化的理論知識變?yōu)榫呦蠡膱D片或視頻展示,增加對學生的感官刺激,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以此為突破口,教師能更準確地根據學生的課堂互動反饋信息,了解學生對聲樂知識的吸收情況,縮短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時間,提升聲樂教學質量。學生也能從豐富的教學素材、多變的教學模式中,體會到聲樂課堂的樂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實現教學相長[5]。
三、高校依托多媒體構建智慧課堂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應用策略
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對高校聲樂教學方式的變革和教學質量的提升,既帶來了新的機遇,也對教師如何依托新媒體構建智慧課堂,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依據高校資源實際,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不斷變革教學方式的同時,教師還應拓寬教育思路,突破傳統(tǒng)教學觀念,將新媒體技術合理、科學地引入高校聲樂課堂之中,為學生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
(一)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聲樂的主動性
與傳統(tǒng)的聲樂課堂教師口述加示范的方式截然不同,利用新媒體平臺,可以實現信息無障礙多樣化傳輸。如利用微信、釘釘等功能強大的社交或學習軟件,可以將聲樂教學中枯燥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形象生動的語言或音視頻。教師只起到提綱挈領的引導作用,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利用新媒體廣博的音視頻資源,在課堂上融入情景化教學,吸引學生的關注,引導學生實時交流互動。如遇特殊情況不能正常上課,教師還能利用軟件對學生進行聲樂知識教育,一對一解決學生的聲樂學習難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6]。
(二)科學開展資源整合,發(fā)展學生審美能力和表現力
新媒體技術應用廣泛且構成平臺多種多樣,如直播平臺、社交軟件、評價軟件、學習類客戶端等,都是新媒體平臺的構成元素之一。不同的新媒體平臺,其功能既有差異又有側重,提供的信息也不盡相同。教師應根據聲樂教學實際需求,選用不同平臺的信息資源加以整合,過濾同類資源,在實際的素質培養(yǎng)和潛能開發(fā)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資源提取,加以自己的認知和理解,對其進行二次加工,轉化為符合客觀實際又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觀點,在課堂上進行輸出。根據學生對聲樂課程的普遍需求,科學地開展資源整合,挖掘出學生最為關注、最感興趣的內容并進行知識延展。如教師在教授經典聲樂作品時,可在課堂上播放新媒體視頻,讓學生如身臨其境般地感受作品中洋溢的喜怒哀樂,蘊含的美好精神。在教授聲樂發(fā)聲技巧時,教師可制作動畫展示聲音游走的路徑,讓學生明晰發(fā)音要點,感知配合動作。以此有意識地塑造學生的審美意識,為學生表現力的提升架通橋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