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音樂欣賞《朝景》教后反思
音樂欣賞課該如何上,關于這個問題我想很多老師都很頭疼,尤其是小學中年級的,講深了怕過猶不及,講淺了又怕不到位。我也有如此顧慮。
四年級第一單元教材上安排了格里格―《朝景》這首樂曲的欣賞。這是《培爾?金特》(管弦樂組曲)中的選段,時間大概有10分鐘。如果從頭到尾持續(xù)欣賞,學生肯定是沒有興趣的,而且時間拉的太長,學生對于問題也會比較模糊。因此,我給學生欣賞時把樂曲劃分了3段,請學生帶著問題分段聆聽。由于很多老師都反映說,學生對欣賞課沒太大興趣,而且往往聆聽音樂的時候很不認真,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大多都回答不出來。于是針對這種現(xiàn)狀,我把這節(jié)課設計成一個森林探險活動,在每個問題提出的地方都設置一個關卡,在黑板上畫上三幅圖:激流險灘、茅草屋以及長滿金蘋果的大樹。我告訴學生,在這次森林探險游戲中,我們必須要闖過重重的關卡,才能得到金蘋果。孩子們一聽,馬上就來了興致,各個都情緒高昂。于是,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都很陶醉。
在問題的設置上,我也是逐層遞進的方法。一開始,先提關于樂曲發(fā)生在哪個場景的問題,孩子們都具有極其豐富的想象力,答案五花八門,有的說:夕陽西下;有的說:清晨的森林;還有的說:極度憂傷…但大致還在我設想的范圍內(nèi)。我稍加點評,接著我拋轉(zhuǎn)引玉,請他們來給樂曲起個名字。這時候,他們的答案已基本能夠八九不離十了。第一關順利通過。
第二關我請學生聆聽樂曲的主旋律,并在主旋律出現(xiàn)的地方舉手示意,然后試著哼唱。把唱與聽結(jié)合起來,避免了只是一味地傾聽給孩子們帶來的枯燥和無趣。而且在哼唱主旋律時,我讓孩子們用不同的詞,不同的速度來哼唱,并讓他們思考哪種速度更能表現(xiàn)出樂曲的意境。他們很樂意接受這種演唱形式,唱的可帶勁了!當然也成功地渡過了激流險灘,來到了茅草屋稍做休息。
接著,我又加深問題難度,請學生聽聽每段主旋律主要是用哪種樂器演奏的,并且模擬演奏姿勢,將聽和動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我在黑板上出示了若干樂器名稱,請孩子們做選擇。他們基本上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而且在模仿演奏姿勢時都做的惟妙惟俏的,棒極了!“這么一來,也就來到了森林的盡頭,金光閃閃的蘋果正在等著大家?!比绱艘徽f,孩子們興奮極了,整個教室都可以看見他們積極燦爛的笑顏。于是我的教學任務也圓滿完成。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一直是把“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的,因為我深知在音樂面前任何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音樂本來就具有模糊的特性?!耙磺€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也是不盡相同的。我們作為教師所要做的只是一個引導工作,其余的聆聽、感受和體驗就讓孩子們自己去完成吧!